医疗技术学院2017届毕业生包括2014级普通大专医学检验专业136人和2014级对口高职医学检验专业51人,总计毕业学生187人。毕业生的优质就业是专业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之一,也是学校各方面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上级管理部门及校领导的大力关心和帮助下,我校本届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工作继续保持了突出的成效。现将毕业生就业创业方面事宜总结如下:
一、2017届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就业创业基本情况及特点
1、就业基本情况
该专业本届毕业生包括普通专科和对口高职两个层次共计187人,截止7月4日,
已实现全部毕业生就业,就业率为100%。
本届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中无人实现自主创业,主要就业方向为乡镇医疗卫生机构,经统计有155人,占总就业率的82.9%;在县市级医疗机构就业9人,占比4.8%;通过考试实现专升本的有7人,占比3.7%;在医药类企业实现就业的有16人,占比8.6%。
2、就业所呈现的特点
通过分析及对毕业生就业调查发现目前我校专科层次医学检验专业就业形势呈现以下特点:
1)就业高度集中于乡镇级医疗卫生机构
随着社会及医疗行业的急速发展,医疗行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专科层次
毕业生已很难取得高级别医疗机构的就业机会。本届毕业生中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学生就业于乡镇医疗机构,且其中不乏品学兼优的优秀毕业生。毕业生对前往医药企业就业的认识和愿望低下,对多方式就业的观点缺乏足够的认识。
2)学生自主创业愿望低下
由于专业的限制及学生对自我的规划,本届毕业生创业愿望较低,更是无一人实现成功自主创业。此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趋缓、经济结构处于转型换代之中也不无关系。专科毕业学生限于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局限只能进行底层次创业,在当前形势下,出于对风险和成功率的顾虑让学生和家长均取观望不前的态势。
3)学业层次上升空间局限
对于品学兼优的学子而言,进一步提升学历层次是其改变命运的重要努力方向。但我校给予学生专升本的通道较为狭窄,仅有5-6%的学生可以通过不懈努力得以实现。通道狭窄,竞争过于激烈,导致部分学生兴致受到打击,对专升本望而却步,失去了奋斗的激情,甚至自此甘于平庸和没落。
二、对促进毕业生就业的主要举措
为确保毕业生的高就业率,医学检验专业原所在院系及学校多个相关部门作足功课、多方使力。在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该专业能保持较好的就业态势,主要归功于以下几个方面长期不懈的努力:
1、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虽然由中专升格为专科已十余年,但整个国家和行业在这十年也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原有的人才培养定位和人才培养方式已与时代的发展不相适应。原专业所在系部积极分析市场需求变化及对就业形势的影响,及时调整专业培养定位,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确保培养的学生符合“高素质实用型可发展”且能够适应和面向基层医疗机构的目标。
2、加强学生就业观念的教育并对挫败情绪给予及时的引导
通过强化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系部和辅导员对学生的就业宣讲和各种机会下的谈话,引导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以适应形势变化的就业观点,帮助学生确立“终生学习逐步提高”的职业发展规划,告诫学生避免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等不切实际的错误择业观。系部辅导员针对学生的专业、个人能力与性格特点、理想与兴趣、家庭背景、居住地发展状况等方面为同学们集体性和个体化的分析如何选择就业取向和职业定位的问题,为学生选择就业去向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与指导,同时对于就业和个人发展前景处于焦虑和迷茫的学生给予及时的谈心,缓解其不良情绪,助其重新树立起成功就业及以后期的不断努力来改变个人命运预期的信心。
3、动员社会力量,积极拓展就业资源
原系部及辅导员通过各种途径,充分调动和运用各种社会资源,努力为学生广拓就业途径,增加就业机会。比如通过系部及学校其他部门配合,积极联系与学校有密切合作、关系良好的实习单位,经由实习单位就地联系各级医药卫生机构,为其推荐优秀毕业实习生就业。系部及辅导员还密切关注就业困难学生,努力促进充分就业。为此不惜通过个人关系,积极帮助毕业生联系和引荐各种正规经营的医药机构和企业,尽心满足每一个毕业生的就业需求。
4、及时通报各种就业信息
原系部明确要求辅导员全程参与学生的就业工作,要求多途径多方式联系和寻找就业机会,并及时通过QQ、电话和微信等方式将所获就业信息发布给同学,同时要求辅导员随时确保与所有应届毕业生的信息畅通。
三、就业工作的特点及成效
1、高度重视,目标明确
原系部本着“就业无小事、事关你我他”的原则,高度重视学生的就业工作。全系上下统一思想,以“学生的就业,不仅事关学生及家长,而且与学校声誉、专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教职工个人利益均密切相关”为共识,群策群力,努力确保学生的就业率。并由此,充分调动了全系的力量,在学生的各个培养过程中,以就业和可继续发展为目标,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更为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而斗志昂扬。从而在学生的培养过程、思想观念、就业机会和职业规划等方面均为充分就业提供了足够的保障。
2、专人负责,多方协作
原系部为确保学生就业工作的顺利、高效运行,明确指定班级辅导员就业指导职责。要求从新生入学起就着手给学生进行个人发展规划和就业观念的培养,提前引导学生为将来的就业做好专业上和思想上的准备。在进入实习阶段后尤其是实习后期阶段,更要求辅导员密切关注学生就业动态和就业思想,发现问题及时疏导,并由辅导员将获得的就业机会第一时间发布给学生。同时系部领导、专业负责人和普通任课老师也积极协作,尽心参与学生的就业工作,充分为学生的就业献计献策,调动一切可调动的力量。在此分工明确又多方使力的策略下,大大提升和确保了学生的高就业率。
3、不拘一格,多途径确保就业
学生的就业平台绝不能“自古华山一条道”。系部在学生的整个学业过程中一直在引导学生树立多途径多形式的就业观念,在毕业前夕,更是不遗余力的为学生提供各种就业途径和就业平台。有效的帮助学生认识就业与择业的区别,使学生在面对不一样的就业平台时,大多能坦然的接受。能满足就业的任何渠道均不放弃,充分解决各种状况下的就业需要。此一策略,尤其是对就业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帮助极大。
四、问题及建议
1、就业观念的社会引导
关于大学生的就业情况一直是全民关注的一个热点,部分民众狭隘的成功标准及就业观念对一些大学毕业生及其家长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就业压力。曾有一硕士生毕业后因暂未找到合适工作而归乡,其父亲竟因不能承受村民们的议论而自杀。此一惨剧甚为典型,值得我们深思。我们的政府和社会各层力量,还应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营造一个宽松、健康、自由的社会氛围,以使毕业生能有机会找到更为适合自己甚至愿意为其奋斗终生的就业方向。
2、人才培养的多方向定位
目前我们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均是整齐划一,统一标准和方向的,但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社会环境等各方面情况千差万别,不管我们建立什么样的初衷,学生毕业多年以后很容易发现他们的就业方向多种多样。这充分说明我们集中一个方向的培养目标其实是耽搁了一些学生的个体化发展,或者说是在我们的努力下,让他们走了一定的弯路。基于实事求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原则,那么我们何不在学生培养阶段就按其个体特点适度进行分类教学,以使其更容易走上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道路?